吃瓜群众你在哪?
兜兜哩来沙洲坝吸西瓜!
没有硝烟的“脱贫攻坚战”早已打响,瑞金全市上下都在为脱贫事业而努力着。不少群众或许心中有过这样的疑问:精准扶贫到底怎么个“扶”法?扶贫工作做得怎么样?贫困户脱贫顺利吗?今起,沙姐将不定期为大家呈现脱贫攻坚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脱贫小故事。
1无西瓜不夏天
西瓜君,味道甘甜,清爽解渴。时至仲夏,咱瑞金人尤其偏爱这圆滚滚、甜汁汁的西瓜。无论是水果超市,还是大街小巷,亦或是公路旁边,你都能见到卖西瓜的。舌尖上的夏天,因为有了西瓜而让人回味无穷。
沙洲坝镇大布村的肖瑞林一家,对这西瓜更是“视若珍宝”。
正是西瓜丰收的季节。戴着草帽、汗流浃背的老肖刚从瓜地里摘瓜回来,正在瓜棚里忙着给瓜分类装箱。天气炎热,酷暑难耐,老肖的脸上却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2
扶贫先扶志
肖瑞林,男,42岁,沙洲坝镇大布村老屋家小组村民,全家5口人,妻子钟华春、二女儿肖梦雅和小儿子肖荃文都患有地中海贫血,生活十分困难。年经本人申请、小组评议、村民大会评议,肖瑞林一家识别为精准扶贫对象。
地中海贫血症是一种遗传性疾病,目前还没有能够有效治疗地贫的方法,医疗费用非常的昂贵。肖瑞林一家5口人,仅有肖瑞林一个劳动力,家庭承受着巨大的经济负担和精神痛苦。大病、缺劳动力、缺资金...这些现实的问题如巨石压得肖瑞林根本喘不过气来。
摧毁一个人的往往不是困难,而是没有了信念。贫困户的心理往往都很脆弱,尤其是对于那些因病、因残致贫的贫困户来说,他们的心理更为脆弱,有些甚至于接近崩溃的边缘。因此,扶贫先扶志,提振贫困群众脱贫信心,激励贫困群众树立自主脱贫、争相脱贫意识,精神扶贫显得更加迫切。实现由“输血”向“造血”转变,方能走上致富之路。
在脱贫攻坚这场战役中,帮扶干部和贫困群众一起,都想尽了办法。
3
从瓜农到老板
针对肖瑞林家的特殊情况,帮扶单位和村“两委”一一进行了分析,“把脉问诊”,才能更好精准施策。帮扶单位通过健康扶贫“四道医疗保障线”为肖瑞林一家申请了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医院就地贫的治疗缓解办法进行沟通,减轻了肖瑞林沉重的医疗费用负担。
肖瑞林是个老实憨厚的人,家庭负担重,又苦于没有发展经济的路子,便只能靠着在瓜地里帮别人管理西瓜赚些工钱,却也积累了丰富的西瓜种植经验。帮扶干部了解到这些情况后,鼓励肖瑞林自己发展西瓜种植产业,这样利润更大。老肖迟疑了很久,嗫嚅着说:“我何尝不想自己干,可是我没有本钱啊!”帮扶干部笑了:“你别发愁,现在精准扶贫政策好,只要你自己上进,不怕吃苦,资金的问题我们帮你想办法!”在帮扶干部的鼓励和帮助下,肖瑞林重新燃起了生活的斗志。
大布村村民肖伟石从年开始种植西瓜,已经小有规模,热心的肖伟石邀着肖瑞林一起干,这一次,肖瑞林心动了。
根据肖瑞林的自身条件和产业发展意愿,帮扶单位旅游开发公司和大布村委通过产业扶贫政策为他争取了元产业帮扶资金,又通过金融扶贫贴息贷款帮助他在沙洲坝农村信用社成功申请5万元(三年)政府贴息贷款。老肖把这些钱投资入股到瓜地,当年就赚了两三万元。
肖伟石跟村干部们说:以前我也邀过村里人来投资种瓜,他们不是怕苦怕累就是怕亏本。瑞林这人啊,实在,又肯吃苦,做什么都能赚钱的!”
“以前是帮别人种瓜,现在是帮自己种瓜!感觉这瓜都更甜了!”肖瑞林说。
是啊,生活从来不亏待任何一个勤奋努力的人。产业扶贫提高了肖瑞林的收入,健康扶贫降低了他家的医疗费用。现在肖瑞林家的经济压力越来越小,生活也将越来越好!
精彩内容回顾瑞金一女子钥匙掉厕所,伸手去掏,结果……
瑞金沙洲坝某路口发生的一幕……保佑女主平安无事!
瑞金26辆“鬼火”摩托被捉拿!看看都是谁的~
来源:沙洲坝发布
编辑:瑞金本地生活通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ruijinshizx.com/rjswz/227.html